联系我们

电话:020-31072231 15013124686 15913117638
传真:020-34782725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诜村石中一路25号
E-mail:znaisheng@163.com
        cairezhi@163.com

纹身知识

首页>> 纹身知识>>
刺青风俗之黎族妇女纹身习俗
发布时间:2013-01-17 08:21:37       信息来源:互联网

刺青风俗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各民族中,很多名族都有文身的习俗。他们在腿、胸、背、臂等处,用针刺各种纹饰,涂以蓝靛或胆汁等成青色而终生不褪,  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据近代《车里》一书的归纳,文身的图案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有象、虎、豹、龙马、鹿、猴等;第二类的图案有云纹、方形、圆形、花卉等;三是文字类,有傣文佛咒和成句佛经;四是其他类,有曲线、直线、几何图形等。
  文身作为一种习俗,它有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在唐以前,汉文古籍就说越人“敬巫鬼”、“畏鬼神”。包括傣族在内的各族人的文身是源于越人的“断发文身”,其最早的原因正如  《淮南子》一书所说的,这里“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们就被发文身,以象鳞虫”,即“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伤也”,这就是一种朴素的仿生,以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心态。傣族传说中的一位男青年得到龙女的帮助,在身上刺了很多鳞状的花纹,入水时,水向两边分开,水怪也不伤害,这就把文身作为一种避邪的巫术。傣族中的另一个传说是一位男青年因有文身吓坏了魔鬼而杀死了他,正是这种避邪防害的异曲同工。
  。在文身图案中的傣文、佛碣是佛教传入和有了文字以后的发展。傣族传说是佛祖为了使小和尚专心听经、  以修正果而画上的花纹。这也许是为了展示男人在佛寺接受了教育,已由“生人”变成了有知识的“熟人”吧!至于一些学者和文身者所说的,文身是为了赢得女人的爱情,也许不无道理。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文身,追根溯源应是他们信鬼神的先民对某些活动如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对有害动物或想象中的“怪物”的恐惧。后来,尚巫咒的先民认为龙虽恶、虎虽毒,他们也不会伤其幼儿,身上有了鱼鳞状和猛兽图案以及后来的佛碣,既可把自己当成“龙儿”、“虎子”又可求得神、佛的庇佑  。文身就是古代人们为适应特殊环境,以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心态和所采取的谋略。


    按照黎族的传统习俗,文身是黎族妇女结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必需完成的一个程序。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伟民介绍说,黎族妇女文身的历史,至今已延续了3000多年。对于黎族文身的起因,民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说文身是祖先传下的遗规,如果妇女在世时不文身,死后祖先鬼不认她,就会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

    但是,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黎族妇女文身的古老习俗逐渐消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文化宣传处处长王建成告诉记者,今天,黎族妇女文身的文化价值已经得到重新认识,各级政府正在采取行动保护黎族文身文化。
    2005年底,黎族文身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海南省政府正在向国家文化部门申请将黎族文身文化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前,在世的黎族文身妇女全部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她们去世后,黎族妇女文身历史也将划上句号。王建成说,政府现在保护黎族文身文化,不是鼓励黎族年青妇女再去文身,而是用文字、图片和音像完整地保存记录黎族妇女的文身资料,研究、继承其中所包含的人类学和民俗学文化内涵,海南省已经组织出版了一批有关黎族文身文化的画册和专著。
 


 

相关知识: